2020年5月,天合光能發布《至尊組件技術白皮書》時,就向行業宣告:隨著產業鏈的發展及完善,未來,在現有5列版型基礎上增加一列電池片變為6列,至尊組件功率就可以提升到600W以上,至尊組件功率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今天,天合將這份想象帶回了現實。單片功率達到600w+、效率超過21.4%的超高功率組件正式發布,成功將光伏產業帶到了6.0時代。
與600W組件一同到來的,還有配套的逆變器、跟蹤支架產品,玻璃、邊框等輔材,以及設備企業、設計施工單位、檢測認證機構的大力支持。整個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傾巢而動,共同孕育了基于210硅片、電池的600W+組件生態鏈。可以說,這是一場全行業的狂歡。
發布會上,天合光能產品戰略與價值管理負責人張映斌博士介紹,該產品采用最新的210mm半片電池、經高密度封裝而成,疊加MBB等技術后,組件光電轉換效率最高達21.4%,可降低BOS成本約8分/W,有效助力光伏實現平價上網。“與600W+組件相匹配的逆變器、接線盒、跟蹤支架均可實現大批量供應,包裝、運輸方案也已完成升級,超高功率組件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與部分企業此前宣傳的580W+產品相比天合光能600W+組件主要有以下優勢
(1)無損切割+高密度封裝+MBB:奠定高效基礎
經過慎重考慮,天合光能在600W+組件中用半片技術代替了之前的三分片方案。此前有人擔心,切割、掰片過程可能會對電池造成損傷,影響產品良率,更大電流還可能帶來熱斑風險,但事實證明,應用無損切割技術后,電池片表面光滑無裂紋,也不會造成額外隱裂,機械性能更好。
同時,天合也將自己在MBB方面的豐富經驗應用于最新組件產品。張映斌介紹:MBB技術可以縮短電流橫向收集路徑50%,并提升組件的光學性和電學性能。從各家企業的大功率組件產品看,均使用到MBB技術,只是主柵線數量、焊帶形狀、寬度略有不同。“天合是光伏行業最早推廣并大規模應用MBB的企業,技術成熟度較好,可將產品直接提升2個功率段。”
在封裝方式上,天合選擇電池片小間距高密度封裝方式。張映斌指出,這樣可以避免電池隱裂的風險,同時盡可能提升組件輸出功率。“組件效率當然要提高,但片面強調高效率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要讓終端客戶得到最大的實惠。”
(2)單串組件數量達33塊:大幅降低BOS成本
單串功率是決定系統BOS成本的核心因素。在高功率組件開發上,天合選擇優先提高組件電流,降低組件電壓,從而提高每串總功率。
從各家光伏企業提供的產品信息看,18X電池按6*12排列,其功率最高可達585W,對應的正面短路電流為13.87A,開路電壓53.2V,而天合至尊系列600W組件的正面短路電流為18.42A,開路電壓41.7V。計算得出,其他品牌每串最多只能有24塊組件,而天合每串最多可以有33塊組件,單串功率提升約41%。
由此帶來的好處是:減少15%支架用量、16%支架基礎用量、31%匯流箱數量,同時減少8%線纜用量、7%施工成本,從而降低BOS成本約8分/W。“當電站業主、EPC企業了解到超高功率組件的優勢后,他們自然會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3)聯盟合力:全無適配難題
7月9日,天合光能等39家光伏企業共同組建了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從成員名單看,這是一個由硅片、電池、組件、跟蹤支架、逆變器、材料及設備制造商等光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的組織。
正如業內人士此前分析的那樣,與其限制硅片尺寸,不如以開放的態度迎接產業升級,放下資產包袱,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發揮各自產業優勢,串聯產業鏈各環節,共同促進光伏產業邁入下一個具有突破意義的新時代,推動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天合光能表示,再高效的組件也必須安裝在光伏系統中才能發揮應有價值,因此,他們選擇積極與上下游相關企業密切合作,聯合研發攻堅,妥善解決產業鏈適配難題。
發布會上,天合光能常務副總裁曹博指出,實現一款好的組件產品,需要經過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周密考量,從而以綜合競爭力取勝,同時,以客戶價值最大化作為組件功率及系統發電量提升的終極目標。我們很榮幸,基于前瞻性全新技術平臺的600W至尊組件的誕生獲得了光伏產業鏈各核心環節合作伙伴及媒體同仁的共同見證。作為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成員之一,天合光能將與行業同仁攜手共創,一同促進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