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光伏競價項目33.5GW申報規模符合預期。2020年光伏競價、平價項目申報完畢,截至6月15日,全國共有22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對光伏競價項目進行申報,項目共計4168個,總容量33.5GW,相比2019年競價項目目錄22.8GW的規模,同比增長47%。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346個,裝機容量29.1GW,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3822個,裝機容量4.4GW。
平價項目增長顯著,但實際上部分項目為已經并網的存量項目,轉成平價項目;另有部分項目計劃2021年及以后再開工,不會在2020年開工,去除上述兩種類型項目,已經上報的37.32GW項目,將僅有15.29GW進入2020年項目名單。
從開發商類型來看,國企占比明顯提升。2020年競價規模top10企業中,民營企業僅陽光電源、隆基綠能兩家,在前十企業中項目規模占比僅9%,2019年有民企4家,規模占比40%,以1.6GW申報規模位列第二的陽光電源,今年申報規模僅0.6GW。主要原因在于:
光伏電站屬于重資產行業,資金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資金壓力小,在行業市場化過渡時期,對承擔利潤空間壓縮游刃有余;
國有大型傳統能源企業加速轉型,華能集團、華電集團、中核集團等快速提升新能源業務占比。(下表中橙色:國企,灰色:民企)
行業集中度提升,頭部國資企業繼續加碼。2019年CR10為33.1%,2020年提升至39.8%,增量主要由加大投資規模的大型國有企業所貢獻,其中大唐集團所占份額由2019年的2.7%提升至2020年的7.6%,項目規模增加315%。
各省申報規模來看與電網消納空間存在一定出入,實際可并網規模約為申報規模的60%。國網與南網2020年光伏消納空間為46.5GW,高于33.5GW的競價上報規模,由于消納空間包含2019年結轉項目,因此實際2020年競價項目并網規模將低于33.5GW,我們認為開發商將優先選擇建設競價項目:
2020年國網經營區消納目標39.05GW,各省公開的平價、競價上報規模35GW,其中僅有6省申報規模未超出消納空間,按照電網消納要求,實際可消納規模24.7GW,其中競價16.2GW,平價8.6GW,占實際上報規模比例為62%。寧夏、湖北的申報規模超出消納空間兩倍以上,而山東申報項目規模僅為消納目標的22%。
2020年南方電網經營區(廣西、廣東、貴州、海南、云南)消納目標7.4GW,上報規模18.3GW,實際可消納規模5.5GW,占實際上報規模比例為30%。其中廣西平價項目申報總規模達8.8GW,競價1.14GW,但南網在廣西消納目標僅1GW,超出規劃8.9GW,大部分平價項目預計將在2021年及之后并網。
按照2020年競價項目10億元補貼規模進行估算:1)若33.5GW競價項目全部并網,平均利用小時數1000小時計算,度電補貼額約為0.03元/kWh,相對2019年的競價項目0.058元/kWh的平均水平下降48%;2)若考慮各省電網消納水平,可并網競價項目約20GW,則平均度電補貼為0.05元/kWh,同比下降8.3%
雖然度電補貼將下調,但項目收益率有望保持穩定,繼續維持光伏項目競爭力。開發商盈利壓力向上游傳導,2019年初至今光伏組件價格下跌幅度達30%,補貼水平下降對項目利潤空間造成的沖擊,大部分在成本端被消化,同時考慮規模效應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我們認為光伏企業可以承受補貼退坡的沖擊。
年初至今受疫情的影響,項目進度延后,預計由2019年結轉至今年的部分項目將在6月份小規模搶裝,市場需求出現反彈,而隨后的7月今年新增的競價、平價項目將處于評分、確認以及準備階段,市場將出現短暫的空窗期。從8、9月開始,競價項目將進入建設高峰期,進而帶動國內光伏需求進入景氣階段。政策穩步落地、全年指引相對明確,下半年將開啟穩定增長。我們看好單晶硅料和PERC電池片龍頭通威股份、單晶硅片龍頭隆基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