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單晶取代多晶成為絕對主流,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頭部企業收入凈利維持高增長。2020年初以來疫情導致產業鏈價格大跌,加速二三線低效產能退出,市場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組件價格大幅下跌有望在疫情緩解之后刺激需求回暖甚至爆發,五一節前電池價格已經反彈,供需格局改善,行業走過至暗時刻。前期核心標的相比滬深300顯著超跌,當前產業鏈需求和價格已開始回暖。
2019年收入凈利高增長,2020Q1受疫情沖擊階段性下滑。2019年光伏產業27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銷售收入2734億元,同比增長17%;歸母凈利潤207億元,同比增長31%;平均銷售凈利率9%,ROE約11%,資產負債率56%。各環節盈利能力最強的分別是通威的硅料、隆基的硅片、通威和愛旭的電池、信義的玻璃、晶盛的爐子。2020Q1受疫情沖擊各項指標階段性下滑。
供給端:疫情加速二三線產能退出。2020年初以來,疫情先是導致國內生產停頓,后又導致海外市場突然萎縮,產業鏈開工率普遍下調,光伏主產業鏈和配套產業鏈價格均大幅下跌,部分二三線產能停產,頭部大廠憑借成本和渠道優勢爭奪存量訂單,加速低效產能退出。
需求端:組件價格降幅比肩531沖擊,需求有望爆發。2018年531之后組件價格跌幅20%,刺激2019年海外需求增長45%。2019年Q3和近期電池價格大跌,帶動組件價格又跌了20%。疊加MBB+半片等高密度封裝技術和M6大硅片的普及,電站BOS更低,國內EPC報價已經看到3元/瓦,光伏電站在海外大部分地區實現平價,疊加海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金融環境,需求有望在疫情緩解之后逐步恢復并爆發,帶來新一輪裝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