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保政策頻發,市場跌宕起伏。尤其是2019年,在去杠桿的作用下,環保行業經受了宏觀形勢深刻影響,環保企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總有一些企業不懼風雨勇立潮頭,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新環境)就是這樣的企業之一。
技術創新 優勢明顯
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清新環境參與完成的《燃煤電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全流程協同控制技術及工程應用》和《新型多溫區SCR脫硝催化劑與低能耗脫硝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重要獎項之一,是國內科技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獎項之一,代表了國內先進的科技創新水平。這是清新環境首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并且雙項目獲得表彰獎勵!這次獲獎也體現了清新環境的技術進步和研發實力。
多年來,清新環境一直視技術創新為企業的發展根基。自主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擁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高科技環保企業,清新環境憑借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和創新平臺,研發并擁有了高效脫硫技術、高效噴淋技術、高效除塵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活性焦干法煙氣凈化技術、褐煤制焦技術、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技術(SPC-3D)、濕法煙氣提水技術、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靜電增強型管束除塵除霧技術、三氧化硫控制技術、燃煤煙氣脫汞技術、SCR/SNCR混合法技術、船舶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濕法脫硫煙氣節水消白技術、低溫脫硝等煙氣脫硫脫硝等一系列環保節能技術,并成功將自主研發的技術應用于電力、冶金、石化等多個行業工業煙氣的治理中。
截至目前,清新環境已授權專利達百余項。特別是公司成功自主研發的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技術(SPC-3D技術),為助力我國大型火電以低成本實現超低排放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就是清新環境保持技術優勢的底氣所在!
國資入主 未來可期
近年來,受金融去杠桿的影響,環保行業不景氣,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壓力大,財務成本快速上升,限制了部分企業的發展。當融資問題暴露出來后,民企在這方面的弱勢的確也會突顯出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引入國資無疑是民企融資相對比較直接的通道。環保企業有了國資的背書,更容易獲得資金的支持。與此同時,企業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需求會有所變化。隨著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會需要更多的要素支撐。
2019年4月,清新環境控股股東北京世紀地和公司與四川發展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川發環境,原四川發展國潤環境)簽署了《關于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川發環境擬以現金方式受讓世紀地和持有的上市公司超過2.73億股股份,如果本次股權轉讓得到相關部門批準實施后,川發環境持有上市公司25.31%股份,成為清新環境的控股股東。
據了解,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四川發展)2009年1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組建成立,現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截至目前資產總額已突破萬億大關,被譽為四川省綜合性產業投融資平臺的“航母”。旗下的川發環境是四川發展重點打造的環境治理產業投資平臺,主要從事工業煙氣治理綜合服務,水資源的利用、治理與開發,固體廢物的處置與利用,土壤污染治理等環境產業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等業務。而清新環境作為一家主業從事大氣環境治理,以工業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為主導,集投資、研發設計、建設及運營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運營商,與川發環境業務契合度頗高。
同年7月初,世紀地和轉讓的股份完成過戶,川發環境成為清新環境控股股東,四川省國資委成為上市公司實控人。在四川發展入主兩個月后,清新環境獲得了來自四川國資體系的8億元借款。
引入國資作為控股股東,上市公司繼而變為國有控股的公司,有助于提高企業信譽,解決融資難問題。隨著國資的進入,清新環境有效解決了融資問題,投資運營能力得以增強,公司整體經營狀態步入良性循環中,現在處在一個企穩回暖的時點上。一方有技術,一方有資金;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清新環境未來可期!
深化主業 拓展其它
隨著全國超低排放業務的持續深入開展,清新環境繼續深入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業務的拓展與布局。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按照東部、中部、西部的順序在循序推進,機組容量也從大型火電機組往中小機組及燃煤鍋爐逐漸展開。清新環境在大型火電機組超低改造方面保持領先優勢,不斷向中西部地區和區域客戶深化發展,而中小機組及燃煤鍋爐的改造方面則繼續快速增長。
根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等機構發布的2018年度火電廠環保產業登記信息顯示,清新環境燃煤電廠脫硫超低排放改造業務訂單獲取量、工程投運量指標名列前茅,其他多項指標保持領先,強化了清新環境在大氣治理行業的領先地位。隨著國家未來對污染排放標準的逐漸嚴控,燃煤電廠將深入推進多種污染物綜合治理,非電市場將持續景氣,清新環境主營業務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此外,清新環境是國家首批獲得特許經營試點資格的專業環保公司,擁有從30MW到1000MW機組百余套脫硫脫硝除塵裝置建設及運營業績。現在是市場化規模最大的第三方環保治理與運維服務公司,在管理經驗與規模上的優勢都很明顯。
2018年以來非電煙氣治理領域受到高度關注。2018年5月,生態環境部出臺《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方案提出鋼鐵燒結(球團)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時均值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mg/m3,相比實施的特別排放限值40、180、300mg/m3趨嚴70%以上。2019年4月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隨后各地紛紛發布鋼鐵超低排放標準和實施方案,鋼鐵超低排放時代來臨。與此同時,水泥、玻璃、陶瓷等行業排放限值不斷收緊。隨著國家對污染排放標準的嚴控,非電領域的多個工業行業煙氣提標改造將迎來新的增長空間。
在非電領域,清新環境已在鋼鐵、焦化、有色、石化等領域實施更多工程案例和獲取更多市場訂單。在持續穩定拓展工業煙氣治理的同時,清新環境在廢水零排放、煙氣除水、工業水處理、固廢處置等領域也有所開拓,在消白煙,電廠循環水外排水系統除氟處理工程,脫硫廢水業務均有項目中標及工程實施。
清新環境深化主業,積極拓展其他業務,不斷做大做強,從而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履行責任 投身公益
清新環境在致力于技術研發與環保治理的同時,始終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踐行環保理念,連續多年組織、參與社會環保公益活動。
2015年,清新環境在北京舉辦"世界環境日——清新環境在行動"環保公益活動,在活動上,清新環境自主研發的"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技術"首次公開分享。
2016年,"清新環境紀錄治霾踐行者"大型主題公益活動在京召開,責任是企業的良心,擔當是企業的靈魂,呼吁社會各方攜手治霾,矢志不移,初心不改,砥礪前行。
2017年,清新環境舉辦"節能減排科普宣傳"活動,志愿者們向過路群眾發放節能減排宣傳品,宣傳"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講解節能減排知識。
2018年,清新環境舉辦環境教育"綠書架"進校園公益活動,依靠科技創新的技術力量治霾,依靠公益活動的社會力量傳播環保理念,倡導"綠色閱讀,共建美麗中國"的美好信念。
2019年六五環境日,清新環境策劃印發"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公益宣傳海報。隨后在“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六五環境日公益宣傳活動啟動儀式暨企業環境社會責任論壇上,清新環境被授予“2019環保社會責任企業”、“六五環境日公益宣傳海報突出貢獻獎”兩項榮譽稱號。
這只是清新環境組織、參與的一小部分社會環保公益活動。作為環保領域上市企業,清新環境多年來秉承著“創新、合作、至誠、擔當”的理念,以自身擔當,為中國環保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在瞬息萬變的市場里,不變的是清新環境的環保初心;在日益豐富的公司業務中,不變的是清新環境對技術的不斷創新;在變與不變中,清新環境持續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