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概況:
1. 項目介紹:
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0MW,使用大面積灘涂資源和一定面積不適合農作物、樹木生長的荒地,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開發前景廣闊。是中國第一個應用螺旋樁技術建設的光伏電站。
2. 項目地質條件:
項目位于山東東營濱臨黃河入海口,屬海邊灘涂。土質以軟塑、可塑的粘性土為主,具有濕陷性,承載力低,不宜作為傳統混凝土建筑物基礎持力層,地基土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場址地下水位高,臨近地表,容易出現雨季地面存水情況,考慮地下水的影響。
| 項目特點:
地下水位高,臨近地表,其主要受力層為黏土及可塑性軟土,承載力差容易塌陷,因此設計基礎時考慮地面積水。
1. 場地內基坑、溝槽回填,將原有軟塑粘性土基層挖除回填碎石,在進行基礎建設,配電場組件等地平整五沉陷,全部鋪設一層200mm厚石子。投運一年后回返檢查,明顯沉降點不超過5處,最大沉降量不超過50mm,每點位沉降面積不超過1m2。
2. 光伏板陣列,采用獨立基礎逆變器、箱變等建(構)筑物均采用提高地基高度的方式。鋼管、支架全部熱鍍鋅質量。避免在施工過程中淋雨生銹。采取抽排水及坑壁支護措施。
3. 將其口形電纜溝壓頂改為矩形壓頂,采用輕型砼蓋板,蓋板兩端與電纜溝外側平齊,戶外斷路器基礎、主變基礎采用“鏡面”砼工藝施工。采用混凝土預制井蓋代替鑄鐵井蓋,觀感效果和耐久性得到提高。
4. 接地線入土部位設置“S”形防沉彎;同一軸線構、支架接地線統一設置在同一側面,使之達到整齊一致的效果。
5. 戶外場地預埋電纜管與后裝設備機構箱進線口間,采用金屬活動套管鏈接,保證電纜管與設備間的電纜無外露部分,采用熱縮套管工藝制作電纜頭,有效的解決塑料做頭工藝復雜、電纜排列中間縫隙大的問題,避免老化。
6. 基坑邊坡噴射素砼完成后,開始坑邊排水溝開挖施工。排水溝靠近邊坡設置,深度大于150mm,排水坡度為0.5%,并在基坑轉角處設置集水坑。
7. 施工過程中道路設施必須做大排水暢通,防止地面排水地下浸泡基坑,造成邊坡滑坡和塌方。降水等級大于中雨時,根據現場土壤情況,驚醒挖土施工,免發生機械傾覆等安全事故,并安排專人定期觀測邊坡土體的穩定性,發現問題立即停止施工。
注:獨立基礎詳細內容請點擊文中紅字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