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概況:
1. 項目介紹:
項目位于浙江省慈溪市北部沿海灘涂處,總裝機量為200MW。結合其當地自然環境條件,采用新能源加漁業的方式。用打樁技術支撐光伏陣列。通過在水上發電,水下養殖,達到養殖和發電并行,“漁光互補”項目實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的結合,在不改變土地屬性的同時實現一地兩用,節約資源生產清潔電力,獲得良好的生態和經濟效益。該項目無論是從施工建設的專業性還是建設速度都為水面光伏電站規模建設以及規范化施工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2. 項目地質條件:
項目所在區域地貌類型單一,施工場地大多處于灘涂之上,且兩側有丁壩及泥螺山圍墾區的遮蔽,施工時間應避免在雨季、臺風等不利氣象條件下進行,并盡量減少施工對海水水質的影響。
| 項目特點:
1. 開發了一種新的水面土建、安裝施工工藝,特別適用于深水域、大體量的水上光伏電站的建設,其首創的打樁浮臺,可滿足4臺打樁設備同時施工,每次定位后可施工百余根樁,日平均打樁1200余根,從取樁到施工結束,僅需1分鐘,多次獲得央視新聞聯播報道。
2. 受水面晃動、大霧等的影響,水上打樁定點定位困難,采用北斗、GPS、格洛納斯三系統八頻技術,通過一臺基準站和一臺移動工作站,兩臺設備之間進行查分處理,實時定位精度可以達到3CM。通過這種高精度的實時定位去實現水上打樁定位精度化。
3. 對于砂土地基,施工考慮液化的影響,使用挖掘機配備液壓振動錘施工。
4. 雙抱箍雙立柱雙斜撐的支架形式方便安裝,上部結構采用鋼結構支架,支架上設置熱鍍鋅C型鋼,橫梁上設光伏組件支架。
5. 光伏組件架設在水面上可有效阻擋陽光,減少了水量蒸發,降低水溫,不但可以阻止水產養殖疾病的爆發,還可調節魚類的代謝能力使其快速生長。同時防止水里水藻大規模爆發,為淡水生物提供一個優良的孵化環境。
6. 逆變器和箱變基礎采用預裝式逆變器,采用預制靜壓樁,上面做設備平臺。